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文件
许建发〔2017〕29号 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许昌市“十三五”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7-03-25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各县(市、区)住建部门:

现将《许昌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7321

许昌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制定和实施许昌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十三五”规划,对于加快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促进我市实现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蓝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三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

城镇体系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开展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市,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定位

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率先崛起,打造全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花木花卉基地,成为河南省空铁联运南枢纽,建设服务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地区中心城市,形成高标准的城乡统筹示范区。

    (三)城镇体系

按照“带状城市、组团布局、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中心、五组团”,到“十三五”末,市域范围内形成“地区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中心镇——美丽乡村示范区”四级城乡规模等级结构,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协调、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带状城市,就是以中心市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长葛市区为连接,带状发展。组团布局,就是一中心五组团,以许昌主城区为中心,北面是包括许昌县在内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组团、长葛组团,东面是鄢陵组团,西面是禹州组团,西南面是襄城组团。向心发展,就是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许昌主城区为中心,以城际快速通道为连接,形成半小时通勤圈、经济圈、生活圈,促进每个组团向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聚集体的集聚辐射效应和联动互补效应,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成本降低、共同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要求,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

(四)奋斗目标

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人口309万人,明显超过农村人口,许昌主城区人口达到125万人,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27.5平方公里;全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许昌成为对接郑州、辐射豫南、联动周边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加强中心城区建设

1. 建设目标

“十三五”末,许昌市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6%,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燃气普及率达到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50%,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5%,绿化覆盖率达到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

2. 主要任务

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利用35年时间,围绕“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排水防涝标准、城市防洪标准”三大目标,落实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六项功能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四大系统建设,以试点区域建设为抓手,示范带动和推广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许昌市建设成为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切实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等综合能力,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加强城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和道路网结构,规划建设一批地上、地下配套设施完善的快速路、城市主干道路和重要立体交通设施,同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高道路网密度,加快支路网建设和改造,加密支路,打通断头路,加宽“卡脖子”路,弱化快速道路两侧用地的商业功能。要优化市区交通布局,结合《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突出“一轴、三环、六桥”交通体系建设,畅通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路连接,提高城市通达能力。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停车场配建标准。许昌市区2020年每100辆汽车公共停车泊位数达到15个以上。

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地下管线实行统一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地下管线工程规划核实制度,未经核实或经核实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与道路建设,管线建设计划要服从道路建设计划,与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同步实施。积极推进地下管廊建设试点工作,结合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改造、道路新(改、扩)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建设综合管廊,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弱电、强电等架空缆线要同步入地,力争“十三五”末完成城市老旧管网改造。

加快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加快社区公园、街头游园、林荫道路和绿道绿廊建设,实施拆违建绿、拆墙透绿、立体增绿工程。结合城市道路绿地、城市慢行系统以及生态廊道等,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实施城镇河道生态建设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护岸,积极开展河流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到2016年年底前,完成清河、清泥河、学院河(饮马河)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绿色慢行系统。结合三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建设一批文化性、景观性、艺术性强的公园绿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2016年年底前,对许扶运河西段(清河以西到运河码头)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成滨河生态景观带。2018年年底前,中心市区要新建1处综合公园、1处植物园。2019年年底前,建设1处大型荷花主题公园。2020年年底前,建设1处体育公园、1处游乐公园或儿童公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休闲娱乐需要。

加快城市燃气、供热设施建设。统筹完善燃气管网和储配设施,推进高压管道、高压球罐、液化天然气储气站等多种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燃气调峰、应急、储备能力。加快推进建制镇燃气管网设施建设,城镇燃气、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建制镇要规划建设城镇燃气管线与供热设施,其他有条件的重点镇积极规划建设压缩天然气、管道液化气或其他清洁能源设施。推进集中供热计量改革,加快既有城市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加快城镇供热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热力站节能改造和供热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管理。建立健全以城镇道路建设为核心,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的机制,避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点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出台相关政策,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规范城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杜绝“拉链马路”、“窨井伤人”等现象。坚持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深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领域信息化应用。逐步将地下管线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监管、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应急调度等信息管理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深入开展城镇精细化管理活动,提升城镇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城镇管理向服务群众生产生活转变。

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四区一县)要改造棚户区(城中村)项目42个,拆迁户数31234户,拆迁面积约90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安置住房54990套,安置住房面积约58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205亿元。通过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加大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布局合理、运行安全、服务便捷。

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坚持“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撑、高端有市场”的原则,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建立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支持发展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引导和规范发展高档商品房、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大力发展房屋二级市场,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管理。倡导发展低碳住宅,推进新能源利用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全面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住质量。统筹规划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相配套的教育、卫生、文化、健身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网点,规范物业管理和服务。加强房屋征收管理,保障被征收户合法权益。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骨干房地产企业,推动我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引导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着力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住宅产业化为切入点,以政府和国有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及学校、医院等公益性项目为突破口,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和施工能力。培育12家大型建筑构部件生产企业;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市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单体预制化率达到15%以上。

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2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及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鼓励城市新区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绿色生态城区。

加强物业服务行业监管。加大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标准规范物业服务行为,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信誉佳、实力强、管理好的企业申报市优、省优和国优。严格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确保维修资金保值增值,使用方便高效。

(二)加快推动组团城市发展

坚持“一中心、五组团”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许昌主城区为中心,以城际快速通道为连接,形成半小时通勤圈、经济圈、生活圈。推动县(市)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交通网络等方面向中心城区方向发展,构建组团发展的城市集群,推动中心城区与新区、县(市)组团协调发展。五个组团城市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组团要实施“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的空间布局战略,全面加快主中心区建设,启动示范区空间主轴复合廊道建设,着力推进新老城区轴线联接发展;同时完善副中心功能,实现中间起步、呼应发展。推进加工贸易区和“两翼”城市生态绿地、现代城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休闲区的规划建设。禹州组团,建设“一带三区”,向心发展,在发展能源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机械装备制造和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长葛组团,提升中心城区,向南无缝对接,向北有序推进,东西联动发展,建设全国大型肉类分割和加工基地、亚洲最大的金刚石制造及制品生产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再生金属加工基地。许昌县组团,提升一个中心,加强四区联动,实施六镇环绕,打造新型社区,建设全国重要的发制品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基地。鄢陵组团,中心提升,新区西进,一轴四镇,打造田园生态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花木生产交易基地和中部地区最大的箱包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襄城组团,一体两翼,向北向心,许襄对接,打造许昌西南部的重要组团城市,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光电、煤焦化循环经济,巩固提升纺织服装、卫生用品、机电设备制造、建材等产业。

(三)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

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关键作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确定40个(十二五期间30个)中心镇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镇区空间布局,加强镇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排水、供电、通信、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厕、垃圾处理场、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完善城镇功能。做好过境道路、主要街道、镇区出入口、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对小街巷和人行道实施铺装和绿化。提高安全供水普及率,加强供水管网建设,建设集中式供水系统,或通过城市联网、区域联网的方式建设清洁可靠的饮用水保障设施。完善中心镇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推广村收集、镇清运、县(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集中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在广场、车站、市场、主要干道沿线等公共活动地区和住宅区设置垃圾池、垃圾桶、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加强城镇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体育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到十三五末期,建成一批经济发达、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每个中心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0%;道路广场用地面积达到总建设用地15%以上,镇区形成等级合理、安全通畅的道路交通体系;建成1个供居民休闲、观赏及文化活动的公园,镇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总建设用地10%以上,镇区和新建居住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5%;建成1座以上垃圾中转站或无害化处理场,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1处满足镇区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厂;拥有比较完善的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科技等社会公益设施。到2020年,形成1210万人以上规模的小城市,培育一批超5万人的中心镇;每个县(市)创建1个国家级美丽宜居小镇,3个以上省级美丽宜居小镇。

(四)搞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许昌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十三五”末,全市争取建成1—2个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县(市、区),每个县(市)建成1个以上省级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和10个以上省级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争取有条件的县(市、区)建成2—3条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带。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综合考虑当地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统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注重保护乡村原始风貌,避免大拆大建,满足农民需求,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序与要求,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优先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等镇村列入试点,集中资金和力量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2020年,高标准打造100个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尊重农民居住传统和生活习惯,体现地方建筑风格,确立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制度,规范建房程序,通过新建、加固等方式,引导农民改善农房性能,建设安全、节能、舒适、美观的住房。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加快绿色农房试点示范。“十三五”末,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省定目标任务,基本解决农村最困难家庭住房安全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学习示范作用,扎实推进“学习型支部”和“学习型党员”创建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研究,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努力提高领导班子领导水平、执政能力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开拓创新能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从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出发,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和考核评价,努力在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营造用人聚人留人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二)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规章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管,加大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完善执法程序,明确具体操作流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指导,推行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提高行政复议质量。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全面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开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行政府与私人合作的投资运营(PPP)新模式,准经营性和经营性项目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运用捆绑开发、股权投资、融资租赁、BOTBT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招商项目储备工作,提前组织储备项目,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开展项目专题对接运作,适时举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项目招商会。继续与市政府金融办合作,适时举办银企对接会。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着力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权力责任清单制度。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把实施项目带动贯穿于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以项目带动要素集聚、服务提升、作风改进、合力形成、工作落实。统筹组织协调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施工进度,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要纳入市重点项目管理范围,强化督导协调推进。要建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情况。提请市政府每年与各县(市、区)签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年度目标责任书,将涉及民生和城镇安全的城镇管网、供水、节水、排水防涝、防洪、污水垃圾处理、消防及道路交通等重点项目纳入县(市、区)考核体系,每年组织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质量评价不合格、发生重大事故地方的政府(管委会)负责人进行问责,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